到了初中, 稍长大了一点, 开始有点懂事了. 不过还是有点天真, 不知道家里的收入状况, 不知道老爸老妈在外面赚钱有多辛苦, 只知道我们不是什么富裕家庭, 用钱不能随便花. 小学毕业的时候, 那个暑假因为不用做寒假作业, 所以特别轻松, 我妈可能怕我暑假在家里闷的慌, 另一方面又不想我白白浪费了这个假期, 本来想怂恿我去找点类似实习的东西干干, 但是年龄太小了, 问亲戚都无人敢让我们做啦, 于是就花了将近三百大洋让我去读一个计算机入门班, 我不知道三百块钱对于二老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只是凭着自己一贯的学习兴趣去上课, 讲的内容是电脑基本概念, DOS, 五笔,WPS,CCED, 那时候出名的软件基本上就这几个了. 我们家没有人会电脑, 不过可能小孩子天生就是学电脑的材料,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我去上课之后, 对于一些基本的内容很快就懂了,但是当然没什么耐性去练那些打字阿, 五笔阿之类的, 不过一同学习的还有好多大人, 看来他们肯定是会努力学好五笔的了, 因为五笔是那时候最热门的中文输入法.

结果到了初中开学的时候(96年9月), 可能老爸和老妈也商量了很久了,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说是为了不想把我刚学的东西忘掉, 于是便帮我买了一台新的电脑, 我很记得那个价钱, 7.5k, 我从出生一直到那时, 还没有见过家里有一样东西是这么贵的. 再加上顺便买了几张电脑光盘, 那时候是25块一张, 一百多元又这样没了. 家里是从来不会”买”游戏机的, 就像当初他们买了台任天堂红白机给我的时候, 他们的初衷是拿来让我练围棋, 因为那时候有围棋的游戏, 平常找不到人练棋, 便可以用来玩. 不过可惜那游戏是小日本制作的, 一堆看不懂的日文, 只能靠自己感觉来看是什么功能什么意思, 后来慢慢荒废了围棋, 红白机便变成了游戏机, 尽管玩的不多…最后落到了堂兄的手上, 废了. 这次他们买机之后特别地跟我强调说了, 这台机买回来之后不能用于玩游戏, 因为他们不想花7.5k买一台游戏机. 结果,电脑买回来之后, 我都很自觉, 并且可能也是天生对这个物体感兴趣, 不知不觉就开始迷上了电脑…(真难明白一个不玩游戏的人是如何迷上电脑的, 汗~)

电脑不用来玩游戏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初时因为学的是DOS系统, 而装机的(托熟人买机)帮我装了”先进的” Windows 95的视窗界面, 看见什么东西都觉得很新奇, 全部都试一遍, 没有人教我, 只有一本很简单很简单的入门级的Windows 95的教材, 我自己玩的东西都比它里面讲的东西多. 反正里面有什么设置的界面, 全部弄一遍, 看看有什么后果, 基本的文件阿文件夹等概念我都学过, 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尝试一些我没学过的东西, 全凭自己的灵感. 除了星期一至星期五要学习不开机之外, 周末基本上都泡在电脑前, 没有特别的目的, 就是沉迷在里面. 一开始买的那几张碟我都全部用自己的方式试一遍, 学会了怎么安装一些软件, 那时候好的软件不多, 实际上, 好多东西都是用的不明不白的, 而且还是英文的. 这就促使了我有两个方向的行动:

1.订了电脑杂志, 从97年开始一直订< >杂志, 坚持了四五年, 每年都扔出去上百块在这里,不过在上面学到了好多东西, 在没有其它老师可以教的情况下, 以自学的形式学到了好多课外知识.

2.习惯查英文字典, 养成这个习惯很重要, 因为当时民族软件业不发达, 大部分东西都是老美做的, 自然提示都是英文的啦, 那时候我才刚学英语没多久(小学五年级才开始学), 这个习惯使得我对英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词汇量和语感都增加了. 间接后果是后来能够参加了英语的竞赛班.

老爸老妈即使到了现在都说, 他们在培养我兴趣方面都花了好多金钱和心血, 谁知道最后还是电脑这样东西把我的兴给趣培养出来了, 现在电脑和英语都成为了我比较有自信的优点, 看来这7.5k是花得值了…

嗯嗯, 剩下的留明天或后天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