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回家的时候, 一次偶然的机会, 拉开那封闭已久的抽屉, 随手拿了本小本出来看看, 原来是初中时候用来写老师要求的周记的练习本. 回顾了自己初一时候写的文章, 还有老师的评语, 的确几有趣味.

初一那时候写的周记都不长, 有些比我现在写这里的还短, 不过觉得跟自己现在写东西的风格有很大相似. 可能就是从那时候起建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的.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 以前老师教写文章, 都是教我们学会去观察, 写的内容有描写, 说明, 议论等等; 而我自己却比较喜欢大发议论, 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对于描写说明那些却写得不多. 但是这不代表我就缺少观察, 好像那时候我老爸也经常叫我多关心周围的事物, 所以我经常都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有些细微末节的地方, 人家不一定会注意到的, 我却注意到了, 我如果能够从观察一件事物中获得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信息, 就会很有优越感. 所以通常我观察事物的时候都喜欢琢磨跟别的事物的一些联系, 甚至可以说我是喜欢胡思乱想的人.不过, 好多知识正是从这种琢磨中来的. 就好像当初学电脑的时候, 无他的, 也就是整天对着电脑来琢磨这个琢磨那个, 结果就把win95里面的东西翻了个遍, 于是学电脑很快就上手了.

写文章也一样, 我翻了两篇得分比较高的, 记的都是生活里面的一些小事, 却给我琢磨到了里面值得感悟的事情. 有一篇写自己刚考完体育的一千米, 回到家又累又辛苦, 却发现妈妈要加班, 家里没人煮饭. 就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 从中却感悟到原来自己跑一千米的累跟老妈加班的累相比起来是很微不足道的事. 反观一些得分低的文章, 就是只有流水帐一般的描写, 一点思想内容都没有的. 看来我也是由当时开始感觉到一点写文章的诀窍吧, 就是写出自己的思想来. 记得那时候语文老师赵某(他刚毕业没多久, 跟我们比较玩得来)课下跟我闲聊的时候, 也说过我写文章有点思想, 不过还有好多地方可以写得更好. 那时候只知道他是在夸我, 其实不是很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现在回顾了自己的”杰作”, 才算了解清楚了他的意思, 觉得他当时给的评语也非常中肯.

不过, 自从高中分班把最后一个对我影响比较深的语文老师都换了之后, 自己写文章的水平也没什么长进了, 依然会是有点思想, 但是我又不算思想家,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琢磨出个什么特别的见解的, 而自己的文笔又没什么长进, 依然是平淡朴实的笔触, 写不出引人入胜的描写, 写不出准确精致的说明, 最多也就偶尔发发议论和感慨而已. 所以这构成了现在这个space的风格. 尽管有时候会幻想以后老去的时候会写书卖两个钱, 不过看到自己的文笔这么差, 都感到惭愧. 还是干脆自己发发谬论好了, 大家爱听的话就相传下去, 不爱听的话就由其自生自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