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Chan的最后一课
昨天我们公司整批新丁过去华农新信息学院的大楼上名为”Effective Communication”的课程, 同去的还有CASCADE部门的一些新丁. 终于又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很会吹水的CC Chan, 不过原来这堂课已经是他的最后一次上课了, 之后他就调去干别的事情了, 觉得多少有点遗憾.
培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沟通”的过程; 何为有效的沟通;沟通有什么不同的种类;有那些会造成沟通障碍;沟通的技巧(,提问的技巧,回答的技巧);在沟通中不同的风格.
不过其实这些内容大部分在实际生活中都会知道, 上这个课程只不过帮我们重新认识这个过程提高一下注意而已. 在测试问卷的结果中发现, 其实我们这批人大部分都属于良好的沟通者(不良好也不会招进来啦…), 不过我发觉似乎有不少在现实中比较内向少话的人做这份卷都可以得到良好沟通者的结果, 不知道是这份问卷不太科学还是我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太科学呢?
-———————分割线—————————–
在沟通的不同风格中, 把人分成四种类型(但很多时候是都含其中的两种以上的特点):
拥护
顺从型 ^ 表现型
|
间接 <-—————-> 直接
|
分析型 v 结果型
支配
四个象限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1.顺从型代表比较没什么主见(拥护别人,别人说什么都顺从), 但是说话婉转圆滑且不会跟人家有什么冲突, 代表物”白鸽”(爱好和平). “如果你的对手是这类人, 那么你该庆幸自己将非常容易击败他们…”, 不过出乎我意料之外, CC居然说他自己是属于这类人…
2.表现型, 说话会较为直率一些, 但是会比起顺从型会热情很多,热衷于表现自己但实际上不会有太多独到的见解, 代表物”孔雀”.
3.分析型, 这类人大部分时间比较沉默, 而且说话语速慢语调低沉, 但是大脑会很灵敏, 对事物看法很深刻, 代表物”猫头鹰”. 大部分常见的IT从业者都属于这种类型.
4.结果型, 有主见, 说话直接, 很多时候不考虑听者的意见和感情, 有影响别人的欲望, 不过……通常在公司中越高层的人越是往那个象限发展. 当然, 这个不是充分条件来的, 即是说是这个象限的人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做高层…
(详细内容都在课件里…我忘得差不多了)
综合这种分析, 我觉得我是介于分析型和结果型之间, 有点向结果型发展的趋势(不知道在别人眼中我是否呢?) . 这个分析只是将沟通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风格作一个概括, 每一种风格都没有好坏之分, 各有长短处, 而且有时候同类型的人相遇甚至可能会导致性格相冲. 举个简单例子, 如果两个顺从型的人相遇, 可能会—沟通来沟通去都始终没有人拿得定主意.
-——————分割线————————————
在昨天整天的培训过程中, 我们还玩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游戏. 大致规则如下:1.所有人围成一圈坐着, 每人都用眼罩蒙住眼;2.每人发一块小塑料板, 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 蒙住眼的人只能向组织者提问该塑料块的颜色;3.塑料块分成了5种颜色和5种形状, 不过玩的时候不会告诉你总数是多少和颜色形状有多少种的, 其中会有2块(因为当时有三十块, 而我们有28人, 据说平时玩的时候有些人是要拿两块的)被收起来, 要求这围成一圈被蒙住眼的人找出这两块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 限定时间60分钟.
不过我们在玩的时候, 由于一开始不是很熟悉这个规则, 有些人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 大家只能通过自己用手去感觉那块东西的形状,和提问自己那块东西的颜色, 然后开始向在场的人讨论怎么发现丢失的两块塑料板的形状. 实际上这就是考验一个沟通的过程, 只通过语言来向其他人表达自己手中的那块东西的形状和颜色.
我们从一开始的自发的和隔离左右讨论到渐渐形成整圈人的讨论, 再从各发各言变成到有组织地统计圈子内的塑料块颜色和形状, 然后又到了发现其中有人报错颜色, 重新统计一次颜色和形状, 最后在过了四十五分钟左右的时候成功地发现了剩下的两块. 原来这个游戏并不是每一次都玩得成功的, 很多时候是会超时而失败, 不过CC Chan说他见过的最短记录是二十分钟之内就成功了.
当你被蒙住眼的时候, 你就会发觉大家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人注意力不集中, 颜色可以报错的(而且自己发现错了居然还不主动说出来), CC Chan还说有一次失败的经历是因为有其中一个人睡着了, 结果统计颜色的时候算来算去都不对…;有时候是大家都一起说话, 结果没有人听得清别人的说话;有些人理解不清也不发问(这其实是一种沟通的失败), 我们商量好规则说轮一圈每报完一个人拍下一个, 居然有人拍下一个然后下一个又拍回来,有时候搞得相当混乱. 不过总得来说, 我们也算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完成了任务, 证明我们的确还是一批挺有沟通能力的人.
-——————-分割线——————————-
昨天CC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诸如说教sales的同事怎么跟客户沟通的例子, 诸如说清华某教授去给他们讲经济的时候是多么缺乏身体语言(不过讲课的效果异常好), 详细就不说了. 听完这最后一课之后, 收获还是不少的. 可惜以后上不到他的课了, 损失啊!!! 最后给他这门课程的评价问卷全部给了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