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时代. 各种各样的知识不断地更新换代迅速膨胀发展, 人的时间不再那么空余,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却总跟不上每天信息更新的脚步. 以前, 每个月看一本月刊就已经觉得生活很充实了; 现在, 每天看几份报纸(或几个网站)都还总觉得自己很火星(现在还不懂这个词的含义的人, 你们火星了啊!).

观我们这个IT行业, 是各行业中知识更新换代最快的, 学的知识过了两三年就快过期了, 十年前各种编程语言的分布格局和现在的形势又大有不同, 十年前的那些程序员们今时今日又在何方呢? 有些成了IT风云人物, 有些成了技术骨干, 有些改行去干别的事了… 而我们在大学学的课程, 不也是跟十几年前的主流息息相关吗? 我们的路又在何方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出了知识和智慧的两个概念, 原文的内容是什么我倒不记得了, 但是勾起了我一阵的思考. 其实再仔细想一想这两者的差别, 你就会发现, 什么才是在这变化万千的时代中永恒的东西. 人类的智慧, 从古时候的苏格拉底, 老子, 就已经产生一些经历了上千年而依旧能够与时代紧紧结合的思想, 而我们现在的知识居然说过了两三年就过时, 这里面有什么差别呢? 我们接受的信息, 所受的教育, 到底学的是什么? 智慧和知识的差别就在于: 智慧是怎么想, 知识是怎么做.

大学的教育, 是应该教知识还是应该教智慧? 随着这个社会的风气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 本科越来越与专科相似, 本科生的素质跟专科生的差距不断的缩小. 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你在你的大学生涯中, 到底应该学的是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几十年前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一比较, 相信答案很快就会得出来: 以前的大学是教智慧的, 现在的大学是教知识的.

作为高中毕业刚进入大学的学子, 没见过世面的我们思想还是很单纯, 思维很直接, 而现在接受的大学教育延续了高中那样的填鸭式方式, 就算再加上自己的看书自学, 是学到知识没错, 可是有教会我们怎么思考吗? 或者你可以反驳我说, 我们在大学学的是分析问题的思路, 也算是教会我们怎么思考. 对, 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一种思考, 但是在思维越来越模式化的今天, 你敢说有多少个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是真正抓住了重点教会你怎么思考而不是罗列公式和证明过程的? 再者, 我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提出来需要大家思考–

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教育, 你有无学会选择知识的智慧? 毕业之后, 我们就被教育系统推到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各种各样的知识眼花缭乱, 每个人都知道喊 “终身学习”, 就算一个每天烧焊打铁的普通工人(譬如我老爸目前的状态), 也可以给很详细很充分的理由告诉你为什么个人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永远不能停步. 但是每天剩下来的看电视的时间都拿来看报纸看小说看所谓畅销书看励志书也能叫学习吗? 看了这么多年之后, 你的知识水平又提高了多少?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技能不是懂得如何学习新的知识, 而是懂得如何选择新的知识来学习. 很遗憾, 大学的四年也没有教过这个选择的智慧, 我们只见到课本上的老师, 没见到社会上的老师. 于是, 我不得不出来社会来学习这个技能. 智慧这种东西不一定在于金科玉律, 更多是来自你的经验你的阅历, 还有你自己的思考. 传言说苏格拉底与人交谈的时候, 从来不会告诉人家该怎么想怎么做的; 当有人向他请教, 他会诱导别人说出自己心中的问题, 并引导他思考的方向, 让他自己领悟出问题的解答. 苏格拉底自喻为”助产婆”, 是帮助别人”产”出自己的思想, 所以苏格拉底跟全城的人都对过话, 可是除了对话录之外却没有留下什么别的著作, 不像其弟子柏拉图那样著作等身, 但苏格拉底却是西方哲学的始祖.

有人预言, 未来的社会将会分化为两个阶层的人: 一个阶层是知识管理者, 另一个阶层是被动管理者. 掌握了智慧的人懂得怎么去管理知识, 而那些只知道知识的人, 等着被人家管理吧! 我们应该从这个功利化的时代抽身出来, 好好思考一下这背后的一切, 什么才是那永恒不变的道理,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学会思考问题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