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Monty Python
迷上monty python有一段时间了。当我对一样东西有兴趣的时候,总会尝试深入地了解它。于是,这段时间把Monty Python(缩写MP)的几部电影和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缩写MPFC)的第一季13集bt回来看完,越发觉得这个六人团队非常不简单!
最初听说Monty Python的时候,是接触Rowan Atkinson的资料时。因为说当时Rowan Atkinson和Richard Curtis等英国八十年代出现的一批喜剧工作者在风格上或多或少大都是受到Monty Python影响的,不过因为在网上比较难找这么古老的资源,所以未能一睹Monty Python的作品。仅有的一次是在学校里有人推荐我看《The Meaning Of Life》,由于里面的剧情有点难懂且没什么连贯性(是他们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加上他们的台词功力在中文版字幕的掩盖之下很难体现出来,梭鱼当时看有点闷,对他们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后来在verycd上找到了一部他们早期的电影《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巨蟒与圣杯),看介绍觉得非常有趣,可惜一直都没办法下载,结果就只能先搁下来。
上个月在外国bt站闲逛的时候,找到了一批Monty Python作品的下载,刚好有这部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于是很兴奋地花了一个星期down下来。然后从第一刻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被吸引住了。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开头,屏幕中间显示着正常工作人员的字幕,屏幕底部则显示着一堆古怪的欧洲字母组成的类英语的单词组成的一段小故事,如果没有点英语预感还不一定看得出来那是什么东西(这也可能是MP作品未能在国内广为流传的原因,很强烈的地方色彩)。然后是字幕被打断,出来一段说刚才的字幕师被解雇的信息,然后播了一阵字幕又被打断,又出来一条说刚才字幕师的经理也被解雇等等之类的信息,。。。总之把显示工作人员的字幕搞到一团糟,在很恶搞和混乱的状况下,终于开始了电影。。。。。。(看到这里我已经有点忍俊不禁了)。 然后就是渐强的马蹄声,让人满怀期待等着一个英雄起着马出现在镜头前面--而结果是,一个人做着骑马的动作步行出来,后面跟着一个用椰子壳敲打着来模拟马蹄声的仆人!这个人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King Arthur,英国传说中的英雄亚瑟王。而在这部讲述中世纪故事亚瑟王与其圆桌骑士的电影里面,竟然没有出现过一匹马!
光是从这样的电影开头看来,就已经足够让人捧腹了。结果后面看下去的那些情节,更是让我很难得地从头笑到尾(近年来我已经很少出现这种看电影时从头笑到尾笑到肚子痛的情况了,或者说,鲜见能让我这样笑法的作品)。里面差不多每一幕都是一个让人难忘的经典片段,幽默的台词,各种各样穿插的小片段(还有Monty Python特色的插画),非常无厘头的人物,对历史的恶搞,处处出人意料的情节,我甚至看某几集《Blackadder》的时候都还没试过这样整部作品看的过程都在笑完全没有冷场的。
然后又花了一个星期,down回来他们的另一部电影《The Life Of Brian》,一部恶搞耶稣历史的作品,主角是一个曾被误认为耶稣的人,虽然不是耶稣,却和耶稣的历史类似,处处体现着MP的情节把握能力,还有非常特色的角色扮演(在MP的作品里面,通常都是一人演几个角色的,MP的成员经常会出现在那些龙套人物中,而且大部分女的角色都是由他们自己反串的)。片尾还有他们那首脍炙人口的”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相信没多少人会没听过这首歌的。。。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Graham Chapman, Eric Idle, Terry Gilliam, Terry Jones, John Cleese, Michael Palin)
然后大概花了两到三个星期把他们的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这套成名作电视剧的第一季13集down了回来,总算能够对MP风格有个完整的了解。因为之前看过了Rowan Atkinson的出道作品《Not The Nine O’clock News》(1979)片段,之后再看这个Flying Circus(1968),果然可以很明显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在英国八十年代那批优秀人才的作品里面,有很多Monty Python的影子,特别是幽默台词风格上。八十年代Blackadder那一代出来的著名喜剧人才有Rowan Atkinson, Richard Curtis, Ben Elton,Stephen Fry等,但一般都是只有一两个作为演员会比较精彩,但是想象一下有五六个这样的天才组成一个团队,出来的作品会是有多么深厚的功力。除了Terry Gilliam是以一些幕后的工作为主(MP特色风格插画师)出镜率没那么高,其他人都能在台前独当一面。MPFC以sketches为主(即一些片段式喜剧),而且如果你细心研究的话,就会知道Monty Python给我们的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最著名的就是Python语言,一种现在比较热门的编程语言是以他们来命名的(因为作者太喜欢MP作品);现在的垃圾邮件名词“Spam”是来自于他们的一个sketch里面对英国当时泛滥的午餐肉产品Spam的讽刺含义引申的;还有一些是在英国可能比较流行的经典台词和片段包括lumberjack song之类的就不细说了(网上可搜到更多资料)。
MP成员们在拍完《The Meaning Of Life》之后,就解散了各自发展。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尽管八十年代一直传闻着他们要重组,但是1989年,成员Graham Chapman因癌症去世了。在他们20周年纪念的庆祝上,Eric Idle说:“没有了Graham Chapman的MP,也不会再有真正意义上的Monty Python了。”尽管他们偶尔也会聚起来搞点小活动,不过大部分时间他们也都在忙各自的事情而无法再重组在一起出作品了。
如今的MP们已经老的差不多了,不过Eric Idle还是很有兴致地把他们的名作《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搬上舞台,在百老汇上演,MP的成员们尽管都无暇参与到舞台剧的剧组里面,不过还是通过邮件联系为该舞台剧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而这部改编的舞台剧,也顺便把2005音乐剧托尼奖扫了14个奖项提名,最后得到最佳音乐剧等三个大奖。30年之后,Monty Python还能够那样地轰动全球,真不得不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