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笔记(3)
第一步骤 - 处境分析
当问题发生了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单凭一股激情冲动,连问题和处境都未作细心分析便盲目乱干一番,或将之束之高阁,拖延时间;很多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在处理初期处理不当而将问题拖延及将严重性扩大所致。故在处理问题之前必须认清问题的影响程度和逼切性,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入这四类里面:
(y, 解决的逼切性)
2.小问题但需尽早解决 | 3.大问题,需尽早解决 |
|—————————————-
1.小问题且不急于解决 | 4.大问题,但解决的逼切性不大 |
_______________> (x, 问题的影响性) |
你觉得你会先选择哪个来解决? 普遍人选的不是2,就是3,说明大部分人会先考虑紧急性。而对于1,4的情况,可借助“制定变通思维图”的方法来思考(其实就是对当前拥有和缺乏的情况与未来需要和不需要的情况组合出来的四种情况,分别采取“争取”、“保留”、“减省”、“避免”等四种不同处理态度,个人认为这个图其实很自然都会想到,故不详细解说)。
在剖析问题的时候,常见的问题会有:以偏概全(只侧重某部分资料或不正确的资料)、作草率结论(部分人有一个意图,希望很快做出结论二忽略考虑其它主因)、歪曲事理(因私人利益或部门冲突令到剖析时全依据已歪曲的事实)、粗略分类(把问题笼统地归纳到一些空泛的陈述下)、问题串联效果(把已知的不同问题串联到此问题上,误导我们相信产生问题的因素是相同的,使对其真实成因模糊不清;解决办法是把问题拆开来解决)。
对问题综合形势的判断的步骤:
1.列出可能的相关情况和要点
2.根据特性、事实论据、数据对相关情况或要点进行分析分类
3.区分优先次序:
-频率
-紧急性
-严重性
-蔓延性
关于这个优先级问题,还举了个事例讨论。为什么我们会选择那些“会重复出现”的问题为最优先解决的呢?因为如果你先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会为将来减少了很多问题。譬如说,如果马路出车祸有车撞伤人了,现场的交警第一件事不是去看那个伤者伤成怎么样要怎么处理,而是先去指挥交通维持秩序,这不是因为冷血啊什么的,而是为了防止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撞到,否则第一个都还没救得了第二个第三个人就又来了,你将会处于被更多问题围困的境地中。
4.构思“问题链”,寻找导致当前形势的系列事件
5.制定当时的行动计划 - 做什么? 何时做? 由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