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的两本书
最近两天把两本以前看了一半没看完的书重新通读了一遍,虽然看的都是中文版,可能没看原版意思那么准确,不过也算是对这两本书有个交待了。
一本是David Ellen写的《Getting Things Done: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中文名叫《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是之前看见人地推荐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一本书,所以看了一下,当时还写了一篇blog,不过觉得当时理解得不是很全面。这次通读一遍之后,可以把握到总体印象了。其实这本书里面介绍的管理时间的要诀就是把事情都扔到“工作篮”里面,这样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暂时忘却繁多的事务,而把注意力专注在手头上的东西,从而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当然,对工作篮里面的事情的整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
这本书的观点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比当时看容易理解的多,因为我现在明白到专注(Focus)的重要性了。而剩下来的,其实就是怎样处理“工作篮”里面的东西才能帮助自己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计划。而通读这部分内容之后,我感到其实这个原理跟我们计算机的内存管理其实很相似,就好像当你设计操作系统的时候,如何去设计好一个内存管理调度的算法一样。如何根据轻重缓急来分类各种事务(标记一个权值),如何记下各种事务的具体步骤计划(以便唤醒一个任务),如何将事务按丢弃、执行或以后在执行三种动作进行处理(进程调度。。。),时不时清理一下工作篮(内存的整理以维持足够的常规内存),这些管理技巧就好像我们平常思考的算法一样,你的算法越高明,管理就越有效。书中还有一大部分篇幅是教你如何用好办公室里面的文具来帮助你做时间管理的工具,如贴纸、文件夹之类的,这些就是具体实践的内容了,不过在我看来,像目前我们这种闲人应该是暂时不需要用到这些东西的了,否则就好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反而做计划安排的功夫比真正需要做的事还多;不过说真的,如果是那些像HR啊,财务啊那种事务繁多的人来说,我觉得那些工具的确很有用。
第二本我所看的就是Dale Carnegie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文名我一直都觉得翻译得不是很达意,就是那本著名的《人性的弱点》。这本1937年第一次出版的书,能够流行这么久,的确有它的道理。它是一本属于“Self- Improvement”(通常中文会叫“励志”)类的书,但是我觉得它跟其它励志类的书有非常大的差别。其它那些励志类的书通常都是讲一大堆道理然后激起你的工作热情,但是看多了你会觉得有吹水成分,因为好多都是专讲大道理,而实际上大道理人人都会讲,问题是会不会真心去做而已。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我觉得还是按照它英文版的书名来解读会更好-“如何获得朋友以及影响他人”。这是一本教你处理人际关系的书,而更让我佩服的是,这里面的道理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依然适用(而且更加适用)于现今这个社会。中文版翻译成“人性的弱点”也是有他的道理,因为“被尊重”这种心理需求本身就是人的弱点,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不会变。
通读一遍之后,我觉得这本书的确每个人都值得一读,而且是一读再读。卡耐基在这本书里面不单是教你如何去交际,更加是教你一种高尚优雅的生活态度。他告诉你如何去尊重人,如何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何包容别人的错误,如何使自己和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和谐更幸福更愉快,这不仅仅是一种处理的手段,关键是你要以真诚的心去待人,这是一种绅士的生活方式。我之前也用过一句“Dignity and Grace”作为qq昵称,表达我所希望能达到的生活态度,其实这正如卡耐基在书中写的内容。他在阐述各个观点的时候,还使用了很多社会上政治、商业方面的例子,让你感到这些观点都不止是一句空话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本书,而且每隔一段时期再重读一下,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实践感受他所说的道理。尽管很多看过的人都和我说,这本书上面说的东西都非常好,可是好像很难做到,不过我认为,其实当我们都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已经在逐步提高了,当我们都能够体会到里面的内容时,我们就会处于一个周围都充满着爱与关怀的世界里了。。。
ps,顺便提一提,接下来准备读一下Peter Drucker的著作,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