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碎片
好久好久没发表过生活感想了,没有写过,没有说过,没有以任何形式抒发过,what happens in mind stays in mind,但思想这东西很奇怪,如果你不常常“清空”一下你的大脑,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跟人家交流下,你就很难再往深一层去考虑问题。最近遇到了一些郁闷的事了,让我不是很开心,提不起劲来,不过大部分事情已经过去了,所以我想接下来心情应该会好转。我发现最近的生活很像一堆堆碎片,没有一片是整的,除了把大块时间献给了工作之外,也没多少时间片是完整的,我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是看了一半居然就没毅力看下去了,虽然我觉得那几本书都很好看。在时间被挤压成碎片的同时,思维、想法也成为了碎片,有很多时候觉得一些想法有意思,却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和写下来,所以我猜本文的内容也将会碎得一片一片的。
从哪说起呢?工作吧。出差那边的事给我泼了一盘冷水,让我冷静了下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发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在无意之间给了人不好的印象,社会就是社会,有很多东西不能想当然的,有时自己显得比较直率(经理说这是一种优点同时也是一种缺点)。其实我觉得直率本身没什么错,只要你的出发点是足够好的,不过可惜的是对于我们这种菜鸟来说,往往有些理想状态的东西在现实中却会适得其反。我不得不承认北方的文化与南方的还是有点区别,当我敞开心扉的时候在广州这边可能会是积极的一面,但去到了北方却会变成负面影响了。不过现在可以一心一意在广州这边待一段时间了,可以给我一段重建别人对自己信任的时间。工作都是看output的,我相信我全心全意去做能够做得更多更好。
最近看过几本书(就是没看完的那几本)。有一本是关于如何看书的(不是速读啦,有空详写),教你如何去读思想,而不是读文字,这本书令我好像“开天眼”一样,忽然间发觉以前上语文课或者一直看的文学作品,原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读,明白了当初为啥老师会那样教我们读文章,发现自己好像白读了这么多年的文学作品,连自己都吃了一惊。以前读书会只喜欢看一些逻辑性比较强意思比较直白的文章,对文学提不起兴趣,但现在发现那些表达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似乎也有了生气,连带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让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去感受一次,或许会获得不同的体验。
于是我除了买了本小说看了一半之外,还认真地重温了Richard Curtis的三部电影:《四个婚礼一个丧礼》、《诺丁山》、《真爱至上》,顺便在家的时候也看了Mel Gibson和Hellen Hunt拍的一部爱情片《What Woman Want》(事实上我觉得Mel Gibson还真是不适合拍爱情片。。。)和Richard Gere与大嘴Roberts的经典《风月俏佳人》,的确感受和以前不一样,其实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和主题,有些可能就是作者精心策划的,如果按我以前只关心故事情节,只是让自己感觉跟着主角走,那对电影的理解就只能停留于表面了。其实一部艺术品里面往往藏着很多信息需要你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最终得到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有空可以再写写关于这几部片的感想,Richard Curtis的电影实在太对我口味了。《Love Actually(真爱至上)》这部片已经成为我认为最优秀的电影之一,还有一部是Monty Python的《Life Of Brian》。
对了,前两天还看了Woody Allen的《Small Time Crook》,这个又矮又瘦喋喋不休的小老头,拍起电影来还真有特色。虽然谈不上非常喜欢他的电影,因为感觉上不如其它片那么有代入感,但是他的片的确是很优秀,很多机智幽默的台词,处处体验着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观察入微之处,还有很多滑稽、讽刺的细节,如果对社会和人生没有很深刻的思考,是绝对拍不出这样意义丰富的电影,所以他的电影看的时候不一定很享受,但是基本上是部部精品,对于喜欢思考的人会很有趣。
还有一本书我终于开始看但是却只看了一半的是Peter Drucker文集第一卷《个人的管理》,我觉得他写出来的东西非常有意义,无愧于管理学大师的荣誉,他的文章内容正如很多大师所做的一样,简单明白见解独到,这本书里面主要是讲了关于知识劳动者的内容,对于像我这种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非常适合,让我明白到好多工作中的道理。推荐大家也看看,不过我现在看了一半,也不好写书评了。
最近喜欢多思考少说话了,有时是因为没有好的主意,有时候是因为没有好的倾诉对象。随着思考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倾诉下,而且我最担心的是,说话功能渐渐退化了,毕竟在公司以工作为多,没什么机会好好聊下天,下班以后也没什么人可以聊。可是想找一个合适的谈话对象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常常这样想,可能只有等到我找到另一半的时候,我才会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内心,因为终于有个了解自己的人可以和自己交流探讨下去,才使自己的思考能够深入到那种地步。可能没多少人能够完全清楚我上面提到过的人名,或者不知道会去google一下,这也是为什么像我这样一个有想法的人却很少把想法透露出来,让人觉得我有点神秘一样。我总觉得生活里面很缺少深刻的讨论,不是说探讨国计民生或者人生哲理这么复杂的问题,其实只是需要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有深入的探讨,能够产生出思维的火花,不在停留于表象的理解。现代人的生活都比较没深度,三思而后行,或者说,三思而后发表意见,有多少人会这样做?我们需要日常交谈联络感情,但我们同时也要一些思考的时刻,当思想在交流时,会使人与人之间的Connection更强。正如本文第一句所说的,或许我需要的正是这个。朋友并不永远在身边,还好有一个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