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看的五部电影简评(上)
《女人四十》
一直都很有兴趣重温这部电影,小时候看过一次,没能体会其中味道,重温的时候获益良多。萧芳芳塑造了一个坚强干练的女人形象,把整个家的重担挑了起来。女人四十所面临的难关就是持家,照顾老人打理日常家务。整部片的主题围绕着乔宏(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演的患了老人痴呆的老爷,阴差阳错地整个家族除了勤劳能干的大嫂之外连自己的儿女都一概不认得,老婆过世之后就由他们一家负责照顾。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是比较悲惨的事,总是会给身边的人添麻烦,大家不好意思说,自己也过意不去,到最后变得个个都宁愿自己早死好过了。。。老人死之前,萧芳芳把工作当成自己压力之下唯一的放松机会,想想我们平时都把工作当成压力,而且她的工作还要面对年轻人的竞争压力,如果能把这个都当成放松的话,可想而知她在家庭里承受到的是多大的压力。一直到最后老人终于过身了,大家一直压抑的心理才真正地如释重负松了口气。电影很好的刻画了人们步入中年所面对的生活困境,很贴近普通市民生活,剧情和台词都有不少地方体现了幽默感,让观众在轻松的心态中感受了生活的无奈。电影所塑造的这个女人四十的形象让人很敬佩,积极的态度对同样面对生活问题的观众们很有感染力。
《CJ7》
这部片赞的人和弹的人都非常多。我自己的感觉是这部“搞笑片”非常失败。周导的前两部电影《少林足球》和《功夫》都有不少亮点的地方,可以掩盖其在影片深度上的不足,但这部片则亮点全无,有些地方本来可以搞笑的,但是却拍不出那些效果。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说教味太浓。我想周星驰是非常想向别人表达自己,希望为自己树立一个有想法有深度的形象,但是他太注重其个人感觉,而忽视了观众们的感觉。片中台词和有些桥段,是很明显的说教,诸如人穷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这样的道理。他希望通过电影来传达这种意思,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绝对不应该用这么直白的说教方式,想想我们都是听这些话长大的孩儿们了,听了十几年的东西,你还想我们来看场电影的时候拿这老爸老妈的陈腔滥调来烦我们?观众们是不会喜欢说教的!喜剧片应该用隐喻的方式去表达这些东西,而不是摆上台面。
2.口味问题。周导希望帮我们重拾儿时的记忆,弄几个小霸王出来,又弄个穷苦儿童出来,经典得不能再经典。不过,这种老土的东西一点都不好笑,现在年幼装老成的老小孩们已经足够恶心了,还要故意弄这种东西在电影里面来恶心咱们?我看见这些小孩的时候一点想笑的感觉都没有,假如你是想讽刺他们,请把他们弄得滑稽一点,让他们看上去像个笨蛋!这才叫喜剧!根据幽默的研究理论,人们发笑的两大基本元素是inconguity(不协调)和superiority(让观众获得优越感),可惜他的桥段在这两个元素上的表现力都严重缺乏,大概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是那些家长陪同的小朋友吧,反正我是不觉得好笑了。(忽然想起,周导你是在拍主旋律国产动画片吗?)
3.对演员表演的把握能力太差。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演得最差的就是周星驰自己了,大哥你演的是喜剧片,把自己弄成一个会摆酷的民工板起一个严肃样好笑吗?就算你想装严肃,你的喜剧效果还不如训导主任演得强烈!那群小孩的表现都算中规中矩,像一个小霸王的样子,徐娇的肢体语言也比较丰富,但周导没办法用他们营造出喜剧的气氛,特别是那段很无厘头的梦境,有好笑的地方吗?有不少地方包括周星驰自己的表演,都过于夸张造作了,让人一看就觉得没趣味,没有了以前无厘头表演的那种张力。还有电视采访一看见UFO市民那一段,本来会是很搞笑的,可是timing把握得不好,对白之间停顿得太久,喜剧效果大减。参考下人家John Cleese拍的《A Fish Called Wanda》吧,为了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快起来不惜剪了几十分钟的片段。CJ7整体的节奏都还是太慢,如果把它浓缩到一个小时可能就搞笑很多了。
4.预告片的影响。我知道预告片可能是很多喜剧片都要面对的难题。喜剧最讲求的就是surprise,一句punchline讲第一次的时候非常好笑,讲第二次的时候效果就要减半。预告片应该为喜剧片制造悬念,就好像讲笑话时要讲一大段的铺垫(set up),然后讲出笑点(punchline)那一刻的惊喜才让听众捧腹大笑。如果把笑点全部都浓缩到预告片里面,那简直是对喜剧电影的谋杀。CJ7我看得出来的笑点绝大部分都可以在预告片里面见到,到了看完整电影的时候已经毫无惊喜了。还有那只外星宠物的设计,除了预告片所看到的“可爱”,还有什么惊喜?会复原术?这一点老土是老土了点,不过还可以发挥一下的,可惜落笔太少了,没表现出来。
这部片也不算一无是处,包工头和周星星两人的对手戏就挺不错,节奏快而且机智,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个搭档过默契比较好吧。电视采访市民那段我挺欣赏对白的,可惜表演得不好白白浪费了。至于7仔,倒是给无数玩具生产商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