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12
发现大家的space好像真的渐渐冷却了,是因为twitter类微博客影响太大呢,还是大家终于发现自己不是写文章的料呢?我觉得我的“周记”已经渐渐成了“双周记”了,就像月刊发行成双月刊一样,有时是为了提炼出更浓缩的精华,有时是真的写不下去,不过我是前者呢。
由于生病以及网络的困扰,最近的确没什么心情更新,但是对人生的享受和学习仍然继续着。看了几部电影:《Dr.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enjoy the bomb》,这一部是除了《Life of Brian》以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喜剧片,外表看上去有点无聊,讲核战这种严肃的题材,搞到我一度放在硬盘里很久为了等待合适的心情去看,结果看完之后被里面的黑色幽默笑得肚痛了,看完几天还在细细回味,很有讽刺味道。另一部是《Brideshead Revisited》,对不起强烈推荐此片给我的那位朋友,我没有机会先看电视剧版。。。感觉电影版有些地方没说清楚,但整个故事还是很好看的,主题还是讲天主教的问题,探讨一些对人性以及人生的思考。另外不得不提一下偶然在CCTV6看的半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真是张艺谋,拍出来的电影色彩特别讲究,画面很唯美,可是就是太假了,豆瓣上我给了3星,其实这三星完全是给周杰伦的片尾曲《菊花台》,歌词写得美,音乐美,唱得也很美。如果我在看了这部片再看奥运开幕式的话,我会说:“哟,这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吗?”结果我是在看了开幕式之后在看的这部电影,因此我就有了这样的评语——“哟!这不是奥运会开幕式吗!”
昨天跟博士探讨了一个问题,说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经历了尼采的“上帝已死”时代,经历了“权威已死”的后现代时代,现在是要准备出现一个崭新的时代了。在以前,一种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或者话语,通常都是出自一些精英人士,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政客文人等等,而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句传遍媒体的话语可能来自于一个小学生,一个民工这样最底层的人,突然间他们的声音仿佛成了很重要的事情,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一个越来越尊重个人的时代,以前遇到一个意见不合的人,人们一定会大战方休,势要让对方屈从于自己的意志为止;现在遇到意见不合的人,反而会给予对方尊重,认真听听对方的意见,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是不是有“求同存异”的可能。所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混沌局面。但是随机性有两种:一种是“随机创造性”,一种是“随机无序”(借用了Constantine在《人件集》里面的概念)。如果能够引导到正确方向,就会得到很有益处的“随机创造性”,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变成混乱的“随机无序”,社会一片混乱。因此我觉得,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在这种情形显得很重要。我不知道为何中国人常常被认为是素质低的人,我比较感兴趣大家是如何“进化”出这么一种民族劣根性的。平时多点看看TED.com的讲座,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学习一下梁启超的《新民说》,应该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己任。或许,这个就是我们将要开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