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看摔角长大的小孩,我对这部电影真是太有感觉了。记得以前Starsports播WWF流行的时候,我和我老爸都特别爱看,剧情和人物都劲精彩(当然那是Stone cold, mick foley, the rock等最辉煌的时代),有血有肉充满激情。有人常常质疑说他们是假的,可是当我看见那些流血,那些摔桌子凳子,甚至有直接摔在满地图钉上的,这可都是真刀真枪的,说什么都不信他们是假。

到了长大之后,逐渐了解了一些摔角的内幕知识,更加对摔角手敬佩有加。没错WWF里面的剧情是假的,那些每次见面都要打个你死我活的人,实际在生活里说不定就是老友鬼鬼,这一切都是在编剧组一手一脚捏造出来的故事,善良,邪恶,机智,勇敢,阴险,狡诈,人性,血腥,所有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每一个摔角手都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才能掀起fans们的激情,站在擂台上像The Rock一样听着万千欢呼声陶醉地“smell what The Rock is cooking”。而他们在台上除了摆cool之外,就是要实打实地做出各种令人惊讶不已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危险的极限。如果你觉得那些受伤都是假的,那摔角手们就太委屈了,他们流的可都是自己体内的鲜血!

《The Wrestler》这部电影,开头就为我们展示了从一个摔角手的视角去看摔角比赛,额头上的鲜血,是Randy事先在手腕里藏好的刀片割的,订书机,图钉,铁丝都是实实在在地在身上扎出洞来的。摔角手虽然运动生涯寿命比篮球或足球要长,但他们是真的每个晚上都要痛苦的挣扎,为的只是调动其所有fans的情绪,享受全场的欢呼声。实际上许多摔角手在生活上是很艰苦很落魄的,虽然在擂台上是万夫莫敌的大将军,但是一旦走出了场馆,他们就如同所有劳苦大众一样为生计发愁,为家庭事务烦恼。他们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不比别人少,而所受的肉体伤害却比别人多得多,但是当他们一站在台上,他们就会战胜这一切。这是一种胜利的快感,也是Randy作为摔角手永远忘不掉的滋味。

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的故事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想起当年Mick Foley在日本参加摔角联盟的一场“King of the death matches”对Terry Funk的比赛,在动作设计时设定了最后关头一个小爆炸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来已经赢了的Mick不忍心看见fans们失望的表情,于是又重新回到擂台,爬上梯子,重重地往一张布满带刺铁丝的桌子摔下来。结果那场比赛之后他右肩和右臂二级烧伤,左手缝了54针,作为报酬,他拿到了$300美元。一个久经沙场的摔角手,不但要在擂台上和其他摔角手搏斗,更重要的是和自己身上的每一道伤痕搏斗。仅仅为了观众们一个晚上过瘾,摔角手们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现实中的摔角手也没Randy这么好彩,在WWE正值当打之年的Eddie Guerrero,在酒店爆发心脏病与世长辞。每一个摔角手背后的辛酸故事,就随着这个角色的隐退,一并消失在云霄之中。

看WWF长大的孩子,很应该看一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