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18——无名之质
它是摆脱了内部矛盾的一种微妙的自由。
系统若忠实于自己内在之力,就具有这种特质,若不忠于自己内在之力,便不具有这一特质。系统自身和谐时,便具有这种特质,系统自身混乱时,便缺乏这种特质。
——《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Christopher Alexander.
早前为了理解软件开发的设计模式,特别找来这本书看,是一位建筑界的大师所写一本关于建筑的书。他写的时候是为了探索一种让建筑永远充满活力的永恒之道,后来却被GoF借用了其模式语言的思想应用到软件设计中。当我自己真正读过一遍之后觉得,这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应该仅局限于这两个领域当中。
一个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里面拥有这种无名特质,于是乎他的设计便是具有活力的,能够持久的。在这样一种系统里面,它的内部矛盾是可以和谐而不冲突的,这种微妙的自由正是它的生存之道。作者批判现代的建筑总是机械式的复制某些设计,缺乏生气,因为在作者眼中,一个建筑是否具有活力,必须取决于它与所处的环境以及它自身内部组成产生的关系。每一个所处的位置,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力产生,而模式语言正是助我们平衡这些力,以得到和谐而不冲突的活力。
我们感到难受的时候,是因为内心的矛盾冲突得不到解决;我们感到不喜不悲的无聊时,是因为缺乏内心的矛盾;我们感到快乐有活力的时候,是因为内心的矛盾得到很好的平衡。
==========================================
放假回来几个星期,本想写多点什么,但生活零零散散,除了看书也没啥好写(看的书都是技术书,自然也不适合在这里写),最后还是选了这么个东西来写。
不想写亚锦赛男篮决赛的耻辱,这里面的人都是可悲的,因为他们都没办法忠于自己。球员没打出自己的水平,教练没达到要求的水准,信主任也是可悲的,因为篮球根本不是他口饭,一切只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官僚机构里面的牺牲品。
有时感觉自己很幸福的,能够做到忠于自己不容易,需要有勇气去承认自己。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保持有活力的原——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即使是辞职回家,虽然很多人都很惊讶我为何会选择赋闲在家,但是当我说出个道理来时,大家却又很支持,结果发现是我做了一件大家都很想做而又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忠于自己(或者你也可以说是在家休息学习云云)。当我感觉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就会全力地去做。
最近看书的计划有点艰难,遇上了一本难啃的书,啃了好久,落下进度了。于是想想如何调整计划。谨记着,我也有deadlin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