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YoungPros第二次分享活动感想
(发在豆瓣这里)
本次的活动主题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虽然早上下雨,但是还有不少人冒雨到场出席,分享了Scarlett的精彩故事,本人也对Scarlett姐姐18岁大学毕业,这么年轻就已在职场走过十五个年头的经历大为钦佩 :)
对于如何把握work-life balance这个问题,Scarlett给我们的答案其实可以概括为两点:1. 找准你的重心;2.把握动态的平衡。
首先,每一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不一样,work-life balance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或者即使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对于工作与生活时间分配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因此要达到平衡,就必须先明白自己的重心应该在哪里。比如Jeff说自己三十岁前应该在事业上拼命往前冲,而把家庭暂时放在一边,三十之后重心就会慢慢向家庭方面转移。知道自己目前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就要想办法把它平衡好。
然后,要明白这个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平衡木运动员或者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他们也并非完全正中保持重心不动,而是通过细微幅度的左右摆动,及时调整,使重心大致维持在一个位置,不至于失去重心而倾斜倒下。工作与生活这两方面,也要求我们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以动态的方式去平衡两方面的需求,而非机械地安排每天必须花多少时间在哪一方面上。
引发更多讨论的是Scarlett将自己职业生涯十几年的故事分享。这个主题可以升华为,如何过一种能让自己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的生活。Scarlett经历了从刚毕业安逸的工作,转到深圳为不一样职业生涯而奋斗,到独立支撑家庭的艰难岁月,成长为现在能够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的职业女性。
其实我最有共鸣的,还是Scarlett“在每一次重大选择的时候,都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正因为每一次决定都是按自己的意愿做的,在每一个最困难的时候,才会有那样的勇气和动力坚持到底,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其次,我非常认同的另一点就是Scarlett凡事总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在最清贫的时候。每个月就只有几百块的生活费时,还能抱着在家一起做饭也挺浪漫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我浮想起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跟流浪女坐在人家的草地上幻想两人的甜蜜生活那个情景,那一种贫苦而乐观积极的滋味也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俗语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我却从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只在于人生态度。
另外关于提高生活满足度的问题,我倒是想推荐Martin Seligman的《Authentic Happiness(真实的快乐)》这本书。Seligman是PennU的正向心理学研究所的主任,还有一个关于Authentic Happiness的网站(http://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他的正向心理学理论研究人如何可以过得更快乐。其中有说到Work这一部分,他把工作按满足感程度分为三个层次:A Job, A Career,A Calling。最高的层次是A Calling,正是从心选择,这样的工作是最能达到持久的满足和快乐的。感兴趣的可以找这本书来看看。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对Scarlett的18岁大学毕业引发的讨论。Scarlett可以比其他人早几年毕业,无论经历什么,总是能够比同龄人快一步,实在是让人羡慕。但我更喜欢Scarlett说的一句话:“其实一个人只能比其他人在某些方面快,而其他方面则要花比同龄人更多的时间去补回来。”我回来一直回味着这句话。人不可能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快,就好像Scarlett推荐的电影《人生遥控器》一样,即使你做什么都可以快进,到最后会发现失去的总是比你能得到的更多。
另外,Jeff希望能够有方法使自己少走些弯路,而我觉得,有些弯路是必须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点失败才会成长,错误使我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清楚。少走弯路的方法当然有,让别人走了之后回来告诉你,那是条弯路。我想在走自己的路的时候,从来不会有人觉得那是一条弯路,直到走过了之后回头看,才会发现,但那已经是那个时刻自己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
最后,感谢Scarlett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很精彩的个人故事,以及很有用的一些人生哲理。感谢Schiller一大早准备活动及主持了整个活动。感谢下雨仍然能出席的各位朋友。下次有机会继续参与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