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五周年
转眼就到了毕业五周年几年。要说这五年是了解社会现实的话,也基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时间悄悄地让自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即将三十而立的年龄。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而当你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四五年以后,基本上那些可能性就会被打消了一大半,只剩下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那一部分叫做现实一点的理想,一个人所谓的成长可能也就如此。踏入三十之前,应该对自己可以做什么有个比较现实的认识,并且对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这才是不卑不亢的踏实。
世界对每一个人不是公平的,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身边已有的资源,可能出现的机会,都注定跟别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理应属于你的东西,所有都是靠自己去争取,而更残酷的现实是,并不是你努力去争取就一定可以得到的。这些年来,听过了太多人的评语,意见,大家都总觉得你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听的越多,越没有安全感。他们总觉得,你没有活成他们欣赏的那个样子,就算不上成功,难道你不觉得,每一个人活在世上,是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的吗?最让我珍惜的,是那些虽然他们自己走的路跟我不一样,但是却会尊重我所走的路,并欣赏我所付出的努力的人,如果有缘的话,我们会一起走过一段旅程,然后就各自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努力了。
关注豆瓣的学习型豆友Jack很久了。Jack跟我的年龄差距刚好是一代沟(6年),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他博览群书的数量,并且几乎每一本都有写下书评或笔记,我当时很惊讶他是如何达到这个数量和速度的,后来知道他做的是分析师的职位,职业决定了他必须快速读这么多书去找答案,职业决定了生活和阅历。随着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明白到即使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生活里也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更何况我自己还不算什么人物。因此我觉得,自己对生活也没什么怨言,目前来说已经算比较满足,继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今天看到他又再推荐了他的一篇旧文《看见真实普通的人生》,写在他的十年,于是我可以想象一下五年后的自己,不外乎是有些同学体型越发变胖了,大部分朋友的生活都是关于孩子的,一线二线城市都有,混得好的也就一年十来二十万的薪水,买小洋房,开小汽车,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差的,还在为生计考虑吧。我只希望自己五年以后能达到他那种高度,薪水可能也不多,但是应该阅历一定有那样丰富,能够认识足够多的人,对时事都已经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如果我已经可以看到五年后的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我可不可以做得比那更好呢?
最近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处于人群当中,却没什么机会真正表达自己,而自四年级搬家之后一直都没什么朋友可以一齐玩,习惯了自己过,于是自己看小说,养肥,听古典音乐,欣赏美术作品,看电影,很少机会跟人真正深入地交流。其实我不觉得自己本质是那样不善言语的,但找不到同好一起交流。我想这种群体生活的缺失是一种很大的遗憾,除了在大学混篮球版的时候才真正释放了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工的生活是家长们没办法想象的,这里不像在家里那样,每个周末可以约亲戚出来吃餐饭饮餐茶,或者没事就跟朋友打牙祭,开摩托车十来二十分钟就可以找到熟人,或者做家务或者shopping就已经是正常的生活。。。出来一个人,不是学习就是挣钱,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哪怕挣少一点都会被人认为自己没有努力或者没有利用好时间,直到那空调和熬夜逐渐将健康拉下,唯一的盼望就是放假。
好不容易辞职几个月,做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虽然都没有什么结果,但也算还愿了。很想逃离一个旧的自己,勇敢地去尝试那些该做的事情。想当年高考,因为不想离开爸妈太远,所以犹豫之下报读了本省第一名校;出来工作,因为不想离开一大帮朋友,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广州,还可以每个月回一次家;曾经想过去北京工作,出去留学,总觉得有些牵挂在这个地方,总之犹豫之下还是留了下来,连试都不敢去试。回头想想,因为这样的犹豫和顾虑,其实自己错过了多少机会?想起《Good Will Hunting》末尾Chuck对Will说的那段话,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对我这样说:“In twenty years, if you’re still livin’ here, comin’ over to my house to watch the Patriots games, still workin’ construction, I’ll fuckin’ kill you. That’s not a threat, that’s a fact. I’ll fuckin’ kill you.”
七月了,是个好开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