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最近写博真的是懒,如果我按以前写东西的标准,最近一段时间里充实的生活足够我每周写两篇了,可惜就是提不起笔写,总觉得,要写些东西,就应该有条理的,呈现些东西给人家看,一种思考,一种灵感。但是在我开始写的时候,往往却不再有激发灵感那一刹那的激情,而只如细流般的回味。

所以我只能写随笔,我随便写,大家随便看,也就凑合了。毕竟大家也吝啬于留言,敝人就当大家都对我没什么厌恶的意思,于是我就继续写。

在辞职之前,我就开始对一个概念很感兴趣——minimalism。源自于我找到的一个blog,激发了我开始思如何简化我的生活。这个网站上就跟白字黑字一样简单,但是从它的功能上来说,足够了吗?足够了,它能够高效地传达信息,而且去除一切能引开你注意力的东西。还有,它至少看起来是舒服的,字你都能清晰地看得到,归类系统也很清晰,大道至简。

我简化的思路很简单。把自己觉得相关的事情列出来,可能有十来种,可能有几十种,然后假设自己要舍弃这些东西,会先舍弃哪些?砍到只剩五种,然后在这五种里面,砍到只剩两种。这样我就知道在长长的列表哪些东西是最关键的,只要能抓住关键的东西,事情就完成了一大半了。剩下的我只需要思考列表里的其他东西,跟这个关键的东西都有什么样的关联,于是脉络就出来了。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们只是碰巧出现了在我们的身边,而有很多更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别人在我的身上投入了许多的期望,他们觉得这样好,那样不好,他们也期望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些都还不是很大问题,他们都是希望想我们所想的人,我们只需要平衡他们的需要就能和谐地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只想要从我们身上得到一些东西,同时把一些东西强行推销给我们,却不打算考虑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只要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行。

做了这样的思考之后再观察身边的人,我发现我们很喜欢从别人身上找答案。我觉得这件衣服不错,因为A觉得它好,B也一直很想买,C找它好久了都没找着。我觉得做这一份工作很好,因为它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因为它是父母和家人都会觉得很光荣的。或者往不好的方面看看,高考时不要选择文科,要选理科,因为文科赚不了钱,读计算机工资比较高;搞艺术的还要被人家潜规则,搞音乐的可能一辈子都入不了流,只能流浪于酒吧之间混饭吃;……。看看豆瓣最近的伤不起系列就可以知道,别人能够给的答案往往是那么的不完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等别人给答案的思维方式,遇到难题,别人都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只需要学习如何去得到别人的答案,我们甚至不用自己去想。为什么要自己想?我们光是靠别人安排的考试,别人安排的工作,别安排的养老医疗保险,别人安排的房子车子老公老婆,就可以活一辈子了。可是有人会问一下自己,这些真是我想要的吗?我在这里感觉到快乐吗?我真的想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吗?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

2011.3.10 写于博客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