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总结暨2019年新年计划
2018年,没想到网易博客 宣告了自己的终结,我的年终总结 也只能搬来新浪微博继续写了。
经过了2017年被各种繁忙的事情挤压的几乎没有生活以后,2018年不仅hold住了工作之外,而且还跑了很多地方游玩,基本保持了每季度有一次远行的规律。从在日本过了中国年开始,到回到了辽宁的大农村体验生活,再到暑假去台湾看看祖国的另一边,秋天再一次带妈妈们回到了日本关西,年末还趁小长假蹭了一回泰国甲米,跟老外们在沙滩上跨年。天南地北的总算一扫2017年的怨念。
虽然每次行程的准备都很匆忙,但是还是可以在每次申请的假期中悠闲地享受每个旅游地点的风土人情,从紧张的工作中暂时释放出来,给自己留下些特别的回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对彼此的脾性也越来越了解,价值观也渐趋一致,今年已经开始为长远一点的未来做打算了。我们都是属于比较注重生活体验的人,喜欢探索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对理想生活的理解,不仅仅是温饱或财富的充盈,更重要的是自我品味不断的提高,增加的财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有更多选择权。
得益于夫人自己也有对等的收入来源,我们在深圳尽管远远算不上小康生活,但也没有太亏待自己,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趁还没有小孩的时候多过些二人世界的生活,也算是尽量减少遗憾吧!
琵琶边·滋贺
辽宁农村
85大楼·高雄
梅田蓝天大厦·大阪
奥南夜市·甲米
由于今年出去玩的次数比较多,开销也很大,第一次出现了我自己手上的现金还不上信用卡的状况,不过还好风险还是在可控状态,最后还是顺利把现金流掰回来了。已经年过35岁的我,尽管已经回到正常的职业轨道上了,但从财富积累或者生活稳定上,都还是没有很坚实的基础,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还是很低的。
今年整个大环境都在走下坡路,可以看到一些科技公司在贸易战中受到了重创,股市大幅下跌,之前打算做的一些理财计划也基本泡汤了,转向了收益更稳定的定期类型。同时也在这一年里看到了科技行业裁员、资本寒冬、对债务毫无抵抗力的资深从业员,有人说我们80年代的这帮人基本上是伴随着国运的上升的一代,骨子里都总是很乐观地坚信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的,而我自己倒是一直地乐观地期待着,同时做好了悲观的准备。
年末我们租的房子涨房租了,从5千多一下子涨到6千,而且还是有续约优惠的了。之前还幻想着哪天可以在深圳买个自己的房子,现在的我们有了比以往更强一点的愿望。即使是我们现在租的房子,也花了不少心思去把它变成一个很漂亮舒适的家,一想到可能哪天房租涨到上天,或者房东的孩子回来了不再租给我们了,就会有一种把我们从自己的家赶出去的感觉,这时候就真心希望这是一个自己的房子,然后改善的一切东西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其实会相信十年以后,我们是有大概率可以在深圳买一套房的。对于两边家庭的经济背景都非常普通的一对小夫妻来说,奋斗十年完成自己的积累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算是一个既有挑战同时又有机会实现的目标了。但再想一想自己的年龄,十年后要还要贷款按揭的话,月供的风险就非常大了。
有一件事很有趣,我的职业阶段发展是一直晚于同龄人的,一方面是走的弯路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心态也比较年轻,看到有的同龄人已经是在走到顶峰后往下走了,而我却还在我的爬坡阶段。所以关于职业生涯和中年危机,最近又多了一些体会。
前两个月回江门,跟大我两届的师兄见面,聊到了其实有不少同龄人在江门都快到中年危机了,不得不到外面自谋出路。当然,在这样一个实业不太强的小城市,能干的事情能改变人生的机会确实不会很多。大部分人在三十岁以后都会开始进入一个职业的平流层,暂时跌不下去,再往上走也很难,但是随着家庭各方面的开支不断上涨,这个年纪的压力也是不少的,只是不同地方的人这个阶段来得会早一点还是晚一点。但是年龄再往上走的话,越到尾段就越接近中年危机,你的职场竞争力逐渐比不上其他年轻人了,然而家庭的负担还逼着你必须要找一条出路,压力逐渐会消耗你对生活的积极期盼——所以我觉得,在进入平流层之前最好对后面的风险有所认识,不要一开始就承担了过多的债务风险,这就是我觉得买房贷款要理智,现金在手很重要。
另外在职场上,需要不断地看到新的天花板,保持着上升的动力。其实我觉得二十多岁这个年龄阶段,有很多人的职业道路走的比较顺,那是运气,也没有想过四十岁以后的事情;反而是我这种走得不是很顺的,对于难得的机会会好好珍惜。以自己目前的资历,离开了现在这个公司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谁也不敢保证,所以在自己看来职业道路要一直往上走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在2018年公司给予了很多机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每个人负责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需要招更多的人进来,把自己的任务分出去,同时带领着这些更多的人去完成原本靠自己无法完成的更多事情。于是乎,我从最初一个天真快乐的前端工程师,慢慢地就变成了要管迭代进度,然后就开始独立成组,还要管人、招人,再来就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规划它的未来,制定流程和规范,让产品可以顺利地发展下去,获得市场的认可,为公司获得更多的销售订单和更好的品牌……
这些工作在我以前看来简直想都不敢想,我发现了两条道理:1.很多人的位置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有什么特别,而往往是平台、机会给了他这样一条上升的通道,然后他又刚好都能熬得住这些挑战(有个说法是:很多做技术管理的人,都是被动承担起这个角色的,很少是主动争取的);2. 每个之所以能够这样越走越高的人,靠的是他身边的人帮他达到这个位置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贡献,他自己能发挥的能力是很小的。
因此,对目前自己的岗位我是永远心存敬畏的,位置越高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如果不做好决策,影响的人或事也是很大的。
最后来说一说社区。是的,SZDIY还活着,太神奇了!深圳最后一个自发的创客空间Lab Zero还是没能逃过厄运,于是SZDIY就成了深圳那波热潮剩下的最后一群人了。当然,创客这个概念还没有倒,创客教育也还在如火如荼,但是再也看不见那群会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天马行空地聊着各种有趣的想法和技术见解的人了。可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城市名片,市政府再怎么也要让“创客”发展下去,宁愿出钱也要把“创客”办好。然而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谁还有心思和闲暇时间去谈这个理想,谁还会在一个生活成本如此之高的地方里畅想未来?
SZDIY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依赖过其他人,也没有指望过靠社区能吃饭。我们一直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业余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繁忙的的工作之余还可以跟三两知己吹吹技术的牛逼,交流一下行业的看法,兴起或许会弄点小作品卖给大家玩一下而已。社区不死,但不代表社区不会老,或许我们仍然都是在盼望着我们得到财务自由的那一天,终于可以做点自己感兴趣的小项目了……
去年我给自己定的关键字是“战略”,意为自己希望增加一些战略方面的意识,对长远有个规划,但其实我做的只是玩了一个叫做《欧陆战争》的手游。不过很有意思,因为可以玩到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拿破仑是怎样从科西嘉一个小岛的普通人,变到大帝让整个欧洲颤抖的故事。后来我专门读了一本拿破仑的传记,了解到这个人的发展轨迹,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实在是比以前学的历史课有趣的多了。当视野上升到国际的时候,你会发现,“道义”是一种多么虚无的东西,尤其是每一方都拿它作政治筹码的时候。每个人的“信仰”,只不过是一种为了团结集体,获取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已。同时也看到,这种全社会的“共识”,当能够使一个群体团结起来的时候,能够发挥出多么巨大的力量,正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一样,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格局,每个人都被迫置身于其中,同时又得随着这个浪而高低起伏。
于是,现在越来越对各国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感兴趣,然后发现,原来我们在历史课本里学到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只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作用的事件有涉猎,但其实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许多地缘历史,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说,我国周边的国家的历史,我们其实知道得非常少。将来不管有没有机会去那么多地方旅游,还是应该多看看外面的这些世界。
最后的最后,该来说一说2019年的关键字了——“突破”,这就是我目前所想到的。我发现在这个新年交界之际,身边出现的种种迹象都散发着一种让我觉得2019会有一个很大变化的契机(具体不表),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样在敦促着自己,我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去解决我遇到的问题了,现状所依赖的各种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新的问题会出现,而当我把这些新的问题都处理好以后,我的人生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我希望在今年里面,凭借着过去几年的积累,遇到合适的时机,让我的人生焕发出新的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