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开阔了眼界以后,才能更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澳洲待过一个月,有机会体会到更多他们的生活、文化和社会运作方面的切身感受,回国以后也一直有关注着国外的社交媒体,在结合以前在海外多个地方待过的经历,我觉得有一个国内外的差异让我很在意,那就是网络平台上言论的思想深度。

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知识社区等,现在已经是一个到处充斥着信息内容的社会,并且每天还在产生着海量的信息。我们知道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以后,百度一家独大成为了大家都不得不依赖的一个搜索引擎,然而这十几年大家可以看到的是这个搜索引擎的没落,充斥着各种虚假、垃圾信息,近来已经快发展成一个连正常使用都很困难的引擎;而另一方面,我们看看退出了中国Google,即使这十几年来变化也很大,但上面的搜索结果依然非常高效有用。

我们再来看看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流量绝对是用户群体最大的互联网服务之一,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关于社会事件的报道,同时也丰富了社会各阶层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双刃剑,因为社交媒体也是各种谣言、网络暴力的温床,滋生了许多群体性事件,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虽然管理手段有差异,但也会出现了很类似的一些事件走向。但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像国内外社交媒体的不同特征,正好体现了一些社会现状的差异。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同时在微博和推特上找相关的一些技术社区、热爱讨论技术的博主,在两边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我尝试搜了很多开源项目的字眼,如Linux、编程、具体项目的名字如Arch Linux、Ubuntu、Gentoo、Apache等等,在微博上能找到的开源项目相关博主,几乎都是已经不再更新的死号,而一些话题channel里面,也是发帖的人甚少,只有国内一些媒体、大公司有开一些号在发发资讯,组织活动,开课之类的;而一些个人博主,即使技术上有一些造诣,其微博上不是转发一些社会热点,就是胡乱发表一些段子见其浅薄。反观国外推特上,几乎每个开源项目,从品牌响亮的大公司或大开源组织,到很小众很local的品牌都有账号在不停地在更新,并且经常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来带动大家参与;同时,许多技术人、讨论社区在认真地在探讨着某个技术的细节。这体现了国外对公共领域的知识和社区的建立是非常重视的,并且也有这样的氛围带动着其他人进来参与;而国内的技术圈几乎就是一盘散沙,曾经有热情的人都基本被磨灭了意志,离开了这个平台;留下来的人除了有几个一边推自己的项目一边分享知识以外,很多都是开网课搞创收贩卖一下焦虑,普通人就学点二手知识,也无法真正产生有价值的贡献。我并不是要抵制这些愿意分享和教学的KOL,因为他们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有些知识确实是该付费的,但我认为愿意建立社区和项目,让大家共同进步的人太少了,又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氛围。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视频网站,我们常常羡慕国外的影视制作精良,即使是Youtube这种综合类的视频网站,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内容博主,在持续地创造着多元化、优质的视频内容。国外这些网站的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他们都各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但平台设计了许多机制(比如说分级、敏感提示等)来保护这些内容可以得到正当传播,同时也保障了这些内容给社会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反观国内的视频网站,作为内容博主,由于各种人为创造的条条框框在,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在如何避免踩雷和炸号,还要必须为政权服务,于是只有各种内容流于表面,无法触碰社会显示,娱乐至死的无脑内容能活跃在平台之上,稍微有点思想的都被封杀完毕了。而我国又是网民群体非常巨大,每天消费着这些无脑的综艺、电视剧,容不下一点的思考,大脑也渐渐变得只会跟随。

综上原因,再加上我国无比强大的防火墙,隔绝了国内外的正常交流,长此以往,我们在思想深度上会越来越拉开差距,我们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受到这些潜在的影响。显然,我国在知识培养机制是非常落后的,体现在几个方面:

1、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以前大量盗版假冒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以为未来大家会慢慢地改过来,但事实上有很多事情从未变过。我们并没有改变过盗版、假冒这背后的动机——那就是别人卖得好的东西,我也学过来卖。省去了设计、研发的流程,当然是可以快速借过来用,但同时也是缺失了一个自己建立研发团队的机会,人是需要时间去学习和犯错的,如果大家都只干抄的事情,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哪里还能容得下愿意投入时间学习和犯错的人?到最后当抄无可抄的时候,同时也就是没办法传承下去要被淘汰的时候。

2、外行领导内行。一个可以成为专业领域的东西,并不是由专业人士来领导,而是由一个某个级别的外行人士来领导,专业领域的事情变成了权力博弈的平台,并且为权力博弈而服务,这无助于把一个专业领域带到一个更深发展的道路上,反而成为了它的绊脚石。外行本身就不了解深浅容易瞎指挥,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这个权力的合法性,甚至为了某些政治目的,他还不得不宁可违反科学还要瞎指挥。

2、缺乏分级、培养制度。在国外,电影分级制度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给予不同人有不同的创作空间,才可以发挥出大家的创造力。不仅仅是电影,在很多专业领域,都会有分级,比如说攀岩,初中高级你要学习什么东西、可以尝试做什么东西,都非常清楚,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自己处于当下这个级别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个赛道上,总有人会跑得快一些,而另一些人跑得慢一些。而在国内,什么都要求大家在一个同一个空间下创造,造出来的东西又要接受所有的人一起批判,于是造成了普遍水平低下,而创作者浪费大量精力在不该聚焦的地方。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各行各业,对多样化的容忍都非常低,所以创造能力都极弱,结果就是大家都停步不前,而看着其他国家都在身边超越了。

因此,我觉得国外是一种培养社会知识深度的机制的,他们的文化、专业领域上的状态,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知识的培养是注重的,而且也有许多相关的社区不断地补充人才、推动专业领域往前进。于我自己的发展而言,也是应该寻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自己可以走得更远的道路。